1949年3月份,人民解放军有上百万大军开到了长江北边,忙着练兵,等着命令好过江。那时候,中共华中工委从两个地方委员会挑了些干部出来培训,打算成立无锡分区,跟着军队往南走,去管理无锡、常州那些六个市县,我呢,也被选上去培训了。到了3月18号,我跟一地委干校的兄弟们告了个别,从泰州的老东河出发,跑到泰州东南边的张甸去参加培训。张甸是个小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成了一地委要往南走的干部们的集合地,前后来了五百多号人呢。还有六地委准备南下的几百名干部,也都聚在张甸边上的高家庄那边培训。
专心学习,弄清楚自己要干啥
学习的大幕已经拉开啦。3月19日这天,接管筹备委员会的副书记谢克东给所有干部开了一个学习前的动员会。他先是讲了讲中共华中工委打算建立无锡分区的决定,然后公布了领导们的名单。接下来,他又聊了聊现在的革命形势。最后,他提到了大家的学习计划,希望大家能做到这三点:一是要明白现在的形势和任务,心里得有个在新区好好干的想法;二是得认真学习新区和城市的政策;三是得根据新区的情况,再看看各部门具体干啥,制定个工作计划,这样一到新区就能马上开始工作。
3月20号,华中工委江南工委的副头儿包厚昌,给我们讲了个关于无锡那边情况的报告。他把无锡的自然环境、老百姓的生活、敌人的动向,还有那边的工商业、学校文化、邮局交通啥的,都细细说了遍。还提到我们党和军队在江南是怎么开展工作的,老百姓心里头最想要什么。他特别提醒大伙儿要注意几件事,尤其是得按照党的规矩来办事,跟地下党的同志得紧密合作。听完这个报告,我们对无锡那边有了个大概的认识。
3月24号,接管筹委会的书记吴觉给我们讲了讲《现在的形势和咱们要做的事儿》。他先是聊了聊国内外的情况,然后开心地宣布:1949年,咱们军队的任务就是要“往前冲”,“一路打到江南”。说不定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陕西、甘肃这些地方,都能被我们解放呢。说到政治方面,中共中央打算开个政治协商的大会,建个民主联合的政府。吴觉的这个讲话真是让人振奋,让大家更加下定了决心,信心满满地要去江南,把革命进行到底。
三月底的时候,谢克东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题为《新解放城市里咱们得注意的几个事儿》的报告。这个报告讲得很细,内容也挺多,整整说了8个小时。报告一共有六大块:第一块说的是“现在,全党全军最要紧的就是得好好学学、正确做做城市里的那些规矩”,这里面细细讲了为啥城市工作这么重要,城市和乡下有啥不一样,所以政策、干法和组织法也得跟着变,还说了以前做城市工作时哪里做得不好,为啥会这样;第二块是“新解放的城市是咋回事,咱们得咋对它”,这里面说了人民城市是啥样,长久的建设方向是啥,还有为啥要保护工商业和城市生产,执行纪律时得多严肃;第三块是“城里头的人都是啥样的,他们跟咱们的革命有啥关系”;第四块是“城里头的政权、群众工作和建党工作得咋搞”;第五块是“军队管着城市那会儿,咱们得干啥”,包括咋建军管会,咋接管工作,一步步该咋干,还有得注意啥;最后一块是“领导们得注意啥”,重点说了领导思想、组织上和思想上得咋把握。
4月1号那天,接管筹委会的莫珊委员给大家讲了讲《新区农村的那些事儿》。他先是从江南和苏北农村的不同说起,然后详细介绍了新区农村要怎么干、有哪些政策,还有一步步该怎么做。
4月6号,接管筹备组的姚远委员给大家讲了讲《新区公安工作的一些初步打算》。他先聊了聊当前的敌情状况,然后说了说我们的总方向、怎么做、农村的安全管理以及谁来负责这些事儿。他还特别提到了几个实际问题,比如怎么接手、抓人、登记、搜缴枪械、搞侦查,还有怎么做好保卫工作,都讲得挺详细的。
学习了最新的政策动态后,我们明白了现在的革命状况,也更加坚定了为革命奉献的信念,对政策和组织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都觉得,农村干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在农村里转悠了,要是去城市工作,也不能把农村的老一套带到城里去乱来。只有改变我们在农村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做好新解放城市的工作。大家还纷纷表态,要虚心、低调,对人一视同仁,遵守法律法规,严守纪律;要继续和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要像陈毅司令员说的那样,进了城,得做到“眼不迷乱,心不浮躁,嘴不贪吃,手不贪财”。
组建团队,安排人员岗位
团队建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准备成立无锡分区。筹备小组里有吴觉、谢克东、顾风、张志强、包厚昌、夏岩、莫珊和姚远这些同志,吴觉是书记,谢克东是副书记。第一地委和第六地委分别负责接手3个县,所以南下的干部就按照县被分成了6个队伍。不过呢,现在领导机构里还没配上具体的工作团队,还有一批干部正等着安排工作呢。
第二阶段,无锡市开始正式建立起来。
4月8号那天,谢克东组织了个领导干部的碰头会,会上他告诉了大家中共华中工委的最新安排:
因为无锡的轻工业挺有名,被人叫做“小上海”,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工业城市,就决定直接成立无锡市,让它归苏南区党委和苏南行署管。而原来的无锡分区呢,就改成了常州分区,负责管武进、江阴、宜兴、溧阳、金坛还有无锡县这六个地方。
2、无锡市建了个军事管制委员会,管文蔚不仅是苏南行政公署的头儿,还兼任了这个委员会的主任,而原本说的苏南行政公署的副头儿刘季平要当副主任这事儿,后来公布的名单里却没提。中共无锡市委员会也成立了,书记是钱敏,不过他没来上任,所以是管文蔚先代着,副书记是谢克东。无锡市人民政府也搞起来了,市长是顾风,副市长是包厚昌。之前无锡分区筹委会的吴觉、张志强、夏岩、姚远他们几位,被调去组建常州分区的领导团队了。
3、那些本来属于一个地方委员会的南下干部,通常会被调动到无锡市去工作。(就像我,四月初才被调到宣传大队的淮海文工团当指导员,结果没多久就被叫回去重新安排工作了)
二、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和工作任务,无锡市委对原先的3个县大队干部进行了重新调配和安排,还给市级机关增加了新的干部力量。到了4月10日,莫珊负责召开了干部大会,向28位同志宣布了他们的新工作安排。
军管会这边呢,有杨大德、顾桂银、杨祖昌、韦祖森和向明这几位同志。
市委办公室里有两位同事,一个叫臧晨光,另一个叫郭进程。
市政府的办公助手团队:老丁的文案室
民政局说:顾为璜这个人
教育文化部门:徐静妤
员工代表小组:王家扬、沈旦华、王平、林超、谢翼还有周中静。
三、军事管制委员会会按照需求来建立合适的部门,并安排相应的负责人。
无锡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主要人员构成是这样的:
秘书长职位目前由汪海粟担任,但他还没正式上任。
副手里面管事的:江坚
办公室主任的助手:谢东来
政务助手:杨大德(后来加入)
办公室助手:顾桂银
社交助手:邱宝瑞(等过了江就会告诉大家他开始工作了)
研究部门负责人:杨祖昌
统计部门负责人:韦祖森
打印室负责人:张守泉
物资分配科的二把手:老马,名叫惠伯
后勤负责人:老严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是沈云。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叫钱一平。
就在这时,刘季平同志带着华中工委和华中办事处的一大批干部赶往无锡,帮忙管理新地方。他给莫珊下了命令,说要按照“先接收再分配”的方法来干。“先接收”,就是大家先按工作类型组队,一起接手工作;“再分配”,就是接手后,再商量哪些部门归谁,哪些干部留在无锡或者回苏南行政公署。于是,他们把华中工委和一地委的南下干部整编成8个小组,除了军管会、市委、市政府,还加了财经、文教、公安、邮电交通4个部门和1所学校,并且都选了负责人。
五、南下干部采用了像军队那样的管理方式。军管会下面设了个参谋处,专门负责准备和指挥行动。前面说的那8个单位,按顺序变成了8个大队,再加上独立团,一共是9个大队。大队里面又分了中队和班,大队的领导都是军队派来的。军管会这里的大队长是张云,还有2个管事的和6个跑腿的,他们负责传递消息和分房子这些事儿。
六、在党委会的带领下,我们从上到下建起了党的各个组织。每个大队都成立了党支部,好几个党支部又组成了一个党总支。就拿我管的军直党总支来说吧,下面包括了军管会本部、市委和军事部这三个党支部,总共有133名党员,其中干部104人,勤杂人员29人,他们又被分成了17个党小组。因为党的组织生活搞得好,思想领导也加强了,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学习和各项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
七、我们搞了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月底,我去华中工学团讲了个话,就是鼓动大家加入新青团的。讲完之后,我们就筹备起了新青团分总支,我当正书记,丛继禹当副书记,下面还设了三个小团,拉了不少人入团。各个大队呢,也都跟着建起了小团或者团的小组。后来分干部的时候,华中工学团的学员们被派到了苏南各地和无锡市,其中四十来个人组成了个支前小分队,给军队带路过江,后来还参与了溧水县的接收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
学完时事政策后,我们就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开始准备接手管理的各种事情。
这时候,中共无锡工委在江南坚持斗争得到的情报编成了一本《无锡概况》,发到了我们手里。这本书内容详尽,正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大家都把它当作宝贝,仔仔细细地看,认真地分析,感觉心里有底多了。这本书给我们的接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一切都能顺利进行,真是无锡地下党同志立了大功。根据这本书,各大队明确了要接管的对象,起草了命令、通告和布告,还制定了接管计划和具体步骤,给干部们分配了任务。对重要的单位,我们也安排了武装警卫和保护计划。我们研究科和统计科的同事,就像领导的左膀右臂,经常去实地看看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比如,我去文教部的时候,发现他们准备得很周到,把学校分成了大专、公立和私立三种,准备了不同的布告、通告和讲话稿,还安排了干部负责。还有四大队负责金融的同志,他们定的警卫保护措施很合理。我们还画了不同区域的警卫计划图,给领导做决定时参考。
当我们心里有了底,团队也准备好了,工作上也筹划妥当,就一步步按计划走进了无锡城,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接管事项。
#春生四月#?

